言論
好家風薪火相傳
離上次休假,已經過去段時間了,記得在一起吃飯時,母親突然提到父親的生日,我說我記得,陰歷6月初6,是洗曬節,我確實記得。休假結束前一天,我跑了幾條大街,在一個小巷子里找到了一個雜貨店,買了一些祭祀用的香裱紙錢,在傍晚找了一個偏僻的地方,畫了一個圈,把買來的“心意”燒給了遠方的父親。
時間好像過的特別快,不知不覺中 我已為人父,在成長的旅途中,相信我們都曾歷經過不曾向人訴說的經歷,一路走來,風風雨雨,磕磕碰碰,但在我身后始終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支撐著。這,就是家風。
在我的記憶中,父親是嚴厲的,有時候甚至是苛刻,小時候,但凡家里有客人,我們和母親是不能上桌吃飯的,我們很不理解,但整個家族都是這樣,父親說這是規矩,說是禮儀,說是美德,當時的我們當然是很氣惱的,除了過年過節,這種規矩在哪個年代從來沒有逾越過,直到我上了大學,再回家中,這種規矩才慢慢發生改變。我上小學的時候,父親就是公社倉庫管理員,這可是不小的“官”,村里的糧食都由父親掌管,那個時候,糧食就是生命,可見父親的權利很大。但事實上這個倉管員不好當,怕老鼠,怕庫房漏水,怕連陰雨,還怕盜竊。父親就像一名戰士,嚴守倉庫,白天下地干活,晚上堅守庫房,幾年如一日,期間,遇到過偷糧食的,私下來“借”糧食的,還有拿粗糧來換細糧的,都被父親一一擋了回去,這些人都是村里的熟人,甚至還有父親的長輩,都說父親不近人情。雖然父親是倉管員,但我家不曾有過任何改變,甚至由于父親“一心兩用”,家里的生活狀況很長時間沒有得到改善。一次想吃豌豆涼粉,想讓父親從庫房拿點豌豆回來,父親破口大罵。最后父親嚴肅的對我們說,本來不拿就有人說三道四,如果真拿了,那不是傷天害理,就是餓死,也不能打集體的主意,做人就要清清白白,坦坦蕩蕩。那個時候廉潔兩個字屬于生僻字,父親從沒有提到過。
父親為人嚴謹,待人熱忱,是村里有名的大好人,早年農村比較窮,乞討的人是一茬接一茬,父親母親總是不嫌不棄,有吃給吃的,沒吃給些口糧。由于父母親的勤勞能干,家里稍微殷實些,村里村外,左鄰右舍有需要幫助的,父母親從來都有求必應,樂此不彼,因此甚得大家敬重。有時候我們不懂,責怪父親,父親總是說,幫人難處,記人好處,以后你就知道了。至今,父親簡單質樸的品格和為人處世的風格一直影響這我,無論在什么樣的環境下,要知禮儀、懂規矩、知冷暖,利他人。父親這種心中有德、目中有人,胸中有愛,行中有善的品德,讓我一生受益,更值得我一生踐行。
我上初中時,父親就被選為村組長,本就辛苦的他,就得更加繁忙了,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,無論是在田間地頭,還是在屋里村外,到處都是父親忙碌的身影。因為當時農村人大部分文化不高,認知度較低,每當村里有一件事情、一個政策、一項任務,父親都要挨家挨戶,串東走西,不厭其煩的講政策,苦口婆心的講道理,父親就憑這這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勁兒,一項項、一件件把村里的事情辦的妥妥帖帖。記得那年平地修田,很多村民不理解也不配合,其中有一戶是頑抗到底,對父親說:要修你去修,最終父親出錢,找人會戰,他吃在地里,住在地里,最終感動了哪個觀望、徘徊和抵觸的村民。后來這位村民來還錢,還拿著一斗小麥,被父親婉言謝絕了,反而還給還錢的人送了些瓜果蔬菜和自己釀的包谷酒,因為父親聽人說,前幾天這位村民到處借錢。還記得當時村里審批林木砍伐的事情,收購方私下找到父親,希望在原有數量的基礎上多增加砍伐量,父親拒絕了。期間收購方幾次帶著煙酒禮品到我家,希望得到父親的幫助,還是被父親謝絕了,收購方還是遠方親戚,為此還和這位親戚產生了不愉快。
在一次召開村民小組的會上,父親說到了這樣一句話,我叫王忠良,不管做啥事,我要對黨忠誠,對得起大家對我的信任,對得起自己的良心。父親因癌癥去世,父親去世,家里來了很多人,聽幾個長輩說,村里多年來這次是人最多的一次,當天是正月二十五,送父親上山當天,飄了雪花,打了響雷,下了暴雨,出了太陽。
我200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,一直以來,始終秉承父親的教誨,時刻嚴格按照一名優秀共產黨員要求自己。由于工作踏實,甘于奉獻,廉潔奉公,自工作以來,先后獲得延長石油集團先進工作者、榆林市優秀共產黨員,多次獲得單位和部門的各種光榮稱號。我感謝父親,他用他最簡單的“廉潔”之家風鞭策和鼓舞著我,在本職崗位上以此為鑒,勤奮工作,德育知行,廉潔自律,傳承好家風,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。
廉潔家風代表著人們追求公平、公正的理想訴求,蘊含著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價值、常綱倫理和道德信仰的取向,是衡量和反映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尺。傳承廉潔家風不僅延續著一個民族世代相傳的文化基因、承載著中華民族忠、孝、禮、義、信的優秀文化沉淀,而且是文明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。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,在現行大力倡導好家教、好家風、好傳統的感召下,讓廉潔家風成為一面旗幟,成為一種時代文明的縮影;讓廉潔家風進入千家萬戶,薪火相傳,引領社會風氣,讓我們的社會更時尚、更和諧、更美好。(王義華)